一、整地施肥
充足的底肥是獲得高產的重要因素,栽培時應選擇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土壤,一般要求每畝施有機肥10000千克 (8―10平方米),或漚制好的雞糞5-8平方米,三元復合肥100千克(硫酸鉀30千克),二銨30千克,過磷酸鈣100千克,把肥料均勻撒于地面,深耕地25-30厘米,然后耬耙2-3遍,把地面整平,按行距起壟。
二、定植
當10厘米土溫穩定在10℃后進行定植,赤峰地區可在 4月末5月初進行。
進口番茄品種與國產品種種植技術.主要的區別是定植密度小,不宜過大,一般每平方米2.7-3株,行距60-80厘米,株距45-50厘米、畝保苗1800-2000株(夏季按下限定植;冬季按上限定植;定植時水必須澆透)。
三、溫度管理
定植后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―30℃,超過30℃時及時放風;定植緩苗后,白天20-25℃,晚上不低于15℃;果實膨大期白天25-28℃,晚上不低于10℃;果實轉色期,白天25- 30℃,夜間控制在17℃左右,當夜間溫度穩定在15℃以上時,晚間不用封棚可進行晝夜放風。
四、水肥管理
定植后3―5天再澆一次緩苗水,而后開始蹲苗,在第二花序開花前應控制澆水,使其根系向土壤深層發展。當..歲果實長到核桃大小時蹲苗結束,開始澆水追肥,每畝沖施鉀寶、二銨(印第安長勢強,慎用氮肥,建議只用硫酸鉀或硝酸鉀)各10―15千克,此后每坐穩一層果均同樣施肥一次。整個生育期要迫肥3-4次,盡量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,防止土壤忽干忽濕,造成裂果。澆水應選擇晴天上午進行,要小水勤澆,杜絕大水漫灌。選擇追肥種類時必須注意印第安番茄對氮肥反映敏感,過量易造成莖葉徒長,嚴重影響開花坐果及果實正常發育。因此在植株生長初期,果實膨大之前,不宜單一追施尿素。在土壤微量元素缺少的地塊,還應針對缺素的狀況,進行根外迫施2-3次。
灌水的原則:小水勤澆,每畝每次澆水30-40平方米;5月10―15天灌溉一次;6月7―10天灌溉一次;7―8月5―7天灌溉一次。
施肥原則:隨水迫肥。開花期每次追肥磷酸二氫鉀3―5千克,結果期每次追肥硫酸鉀或硝酸鉀10-15千克(如果秧苗長勢正常,盡量避免使用氮肥)。
五、植株調整
當植株開花后開始吊蔓或插架,采用單干整枝,植株上只保留主干,所有側枝都陸續摘除,要求..次打杈不宜過早或過晚,一般在側枝長到6-9厘米。每株保留果5-7穗去頂,摘心時要在果穗上面保留兩片功能葉片。視土壤肥力、植株長勢等情況每穗果4-6個,及時疏掉多余的花果,當每穗果達到綠熟時,及時摘除其下部全部葉片,有利于通風透光。
六、落花落果
在每一個花序上有2-3朵花開放時即可用豐產劑二號、坐果靈、CPM等生長調節劑進行蘸花或噴花,應根據噴花當時的棚溫來調節對水量(注:印第安由于對激素敏感,對水量應加大1/3-1/2)。每穗花只能噴花一次,避免重復處理,產生畸形果,噴花時防止藥液噴到植株生長點上,以防發生藥害,噴花一般在上午9時前進行,嚴謹高溫時噴花。
七、病蟲害防治
遵循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的原則。在病害發生前進行預防。噴灑農藥時要均勻噴灑在葉片正反兩面和莖稈上,不同藥劑應交替使用,噴藥時間應在早晨落露水后8點鐘之前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。
八、采收
應根據客商要求,決定采摘時是否帶果柄和果實的成熟度。采收時盡量掌握好以下幾點:一是在早晨或傍晚溫度偏低時采收,不要在溫度較高的中午前后采收;二是帶果柄采收時要用剪刀剪,不可硬摘,避免拉裂果實及拉傷莖稈,果柄不宜過長,以免裝箱或裝框后刺破其他果實。